肉毒桿菌素是一種非常強烈的細菌毒素, 由肉毒桿菌 (Clostridium botulinum, 又稱臘腸桿菌)所分泌. 在自然環境下, 人類如果吃到某些受到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, 就有可能得到一種叫肉毒桿菌症 (Botulism)的疾病, 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肌肉無力, 在比較嚴重的病例, 甚至有可能因為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. 肉毒桿菌分泌的毒素, 依其菌種而有 A, B, C1, D, E, F, G 等 7 型, 我們臨床上使用的是 A 型.

美國科學家於 1920 年代發展出純化肉毒桿菌素的技術, 美國政府於 1940 年代因為戰爭的關係, 嘗試把肉毒桿菌素製作成為一種生物戰劑, 此一嘗試後來失敗. 但製造肉毒桿菌素的技術卻越來越成熟. 到了 1970 年代, 有些聰明的醫生想到, 肉毒桿菌素既然可以麻痺肌肉, 何不用它來鬆弛某些斜視病人眼睛內痙攣縮短的肌肉, 因而造成矯正斜視的療效? 結果非常成功. 神經科本來有一些惱人的疾病, 跟肌肉的過度收縮有關. 過去對藥物或手術的療效普遍不佳, 自從有了肉毒桿菌素之後, 醫師們越來越發現肉毒桿菌素安全有效, 實在是治療這些疾病天造地設的良藥, 就從此開啟了肉毒桿菌素的新紀元. 經過了接下來這些年的發展, 肉毒桿菌素療法的技術已臻成熟, 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.